查看原文
其他

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怎么看?

经济日报 2018-08-01


当前金融市场流动性合理稳定


5月份,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明显减少引发了市场担忧。有市场人士提出,应该放宽货币政策。


“总体看,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了较好成效。”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6月18日表示,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稳定,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增长,市场利率基本平稳,综合社会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较为稳固,为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该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人民银行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适时调整和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加强预调微调和预期管理,取得了较好成效。


该负责人认为,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长适度。从M2和信贷增速看,2018年5月末,M2同比增长8.3%,增速比2017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实体流动性整体趋于稳定。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15万亿元,同比多增405亿元,小微、涉农领域贷款投放加快。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长看,1月至5月增量7.9万亿元,同比少增1.44万亿元,5月末同比增长10.3%,主要是强监管、去杠杆政策效应逐步发挥,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及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有所下降,债券市场融资有所减少。综合考虑季节波动、资产证券化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社会融资增长总体比较平稳。总的看,要把握好节奏和力度,减少资金空转,平稳有序去杠杆。


同时,金融市场利率企稳。目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已从去年底的接近4%下降到3.6%左右。2018年5月,同业拆借加权平均利率、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分别为2.72%、2.82%,比上年同期低0.16个和0.11个百分点,年初以来累计下降0.20个和0.29个百分点。


对于债券市场风险,该负责人认为总体可控。今年以来,债券发行融资同比回暖,市场利率水平整体呈现下行趋势,尽管出现了一些实质性违约事件,但近期新增违约总体呈点状分布,未呈现风险集中的趋势,是加强市场纪律、有序打破刚性兑付的体现,债券违约率总体水平不高。截至2018年5月末,公司信用类债券违约后尚未兑付的金额为663亿元,占余额的比重为0.39%。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基本面良好,经济增长的韧性增强,生产面指标稳中向好,总供求更加平衡,增长动力加快转换。1月至5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5.2%,比1月至4月回升0.4个百分点。1月至5月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0.2%,保持较快增速。新动能增长较快,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7%和8.2%,增速分别比1月至4月加快1.8个和0.3个百分点。5月份,美元计价的出口金额增长12.6%,比去年同期高5个百分点。2018年,中国经济运行仍将保持在合理区间,中国经济潜力大、韧性强,将保持平稳健康增长的中长期良好趋势。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金融走势,实施好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加强形势预判和预调微调,加强监管政策协调,把握好政策的力度和节奏,加大对小微企业等实体经济支持力度,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积极有效应对可能的外部冲击,稳定市场预期,维护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有序推进金融改革开放,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


从M2和社融增量看金融去杠杆


盛松成


在金融去杠杆初期,金融强监管、减通道的影响首先表现为M2增速下降,直到近期才呈现出社融增量下跌。这是金融去杠杆效果的进一步表现,主要原因是表外融资萎缩。随着最近一两年来的金融去杠杆,银行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增速逐步下降,金融体系内部资金流转压缩,资金更多、更有效率地直接流向实体经济,使得M2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边际上有所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发布的5月份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5月份,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速为8.3%,与上月持平;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82.14万亿元,同比增速为10.3%,较上月低0.2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回落状态。尤其是5月份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仅7608亿元,环比下降较多,同比少增3023亿元。社融增量下降的最主要原因是表外融资萎缩,这是金融去杠杆的进一步表现。



M2和社会融资规模两个指标相互补充、互相印证,综合反映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资金融通的整体情况。近一年多来,M2增速大幅下降,主要是金融强监管、减通道、去杠杆的结果,目前仍在持续。从各来源结构对M2同比增速的贡献率看,今年1月份至5月份,M2各来源结构中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的下降,导致M2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


在金融强监管的过程中,去杠杆、减通道压缩了银行投放非银的资金,减少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空转,缩短了资金链条,资金大量回表,同时提高了金融市场利率。同时,表内贷款更多地受到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约束,资金投放更加透明,有利于防范风险。但是,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融资渠道,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能受到冲击。


金融强监管、减通道、去杠杆首先表现为M2增速下降。在金融强监管初期,M2增速大幅下降主要是源于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减少。具体而言,M2既包括企业和个人存款,也包括非存款类金融机构在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存款。前者直接与实体经济资金融通有关,后者则主要是金融体系的内部资金往来。举例来说,银行购买非银机构发行的资管等金融产品,将派生M2;如果非银机构从银行体系拿到钱后没有直接投入到实体经济,而是在金融体系内部流转,就会造成M2增速虚高。由于在社会融资规模统计中,对金融体系内部的资金往来做了扣除,因而在金融去杠杆初期,金融强监管、减通道的影响首先表现为M2增速下降,直到近期才呈现出社融增量下跌。


从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结构看,人民币贷款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占比明显回升,2018年1月份至5月份为89.7%,比2017年全年水平高18.5个百分点。直接融资占比也有所上升,今年前5个月,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合计占社会融资规模的14%,较2017年全年水平提高7.2个百分点。


今年5月份,社融增量下降则是金融去杠杆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主要原因是表外融资萎缩。金融强监管在缩短了资金链的同时,也导致实体经济融资渠道有所减少,除了在M2增速中表现为“对非金融部门债权”的贡献率下降,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下降同样佐证了这一点。


随着最近一两年来的金融去杠杆,银行对其他金融部门债权增速逐步下降,金融体系内部资金流转压缩,资金更多、更有效率地直接流向实体经济,使得M2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在边际上有所增强。要认识到,金融去杠杆导致融资环境趋紧,原来还只是体现在金融市场上,现在开始传导到实体经济,其标志就是表外融资萎缩带来社融增量下降。但是,货币政策不应就此放松,否则金融去杠杆可能前功尽弃。当前,去杠杆的边际力度应逐步趋缓,央行可更多地考虑相机抉择,使货币政策更趋稳健中性,可运用定向降准、MLF等量价工具调节。(作者系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社会融资规模少增是金融去杠杆的进一步表现

——访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公布的5月金融数据显示,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仅7608亿元,环比下降较多,同比少增3023亿元,引发了广泛关注。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缘何明显减少?这是否意味着货币政策需要调整?《经济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银行参事、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盛松成。

 

记者: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明显减少,您认为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盛松成:今年5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是金融去杠杆效果的进一步显现,主要是表外融资萎缩。5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7608亿元,比上年同期少3023亿元。其中,委托贷款减少1570亿元,同比多减1292亿元;信托贷款减少904亿元,同比多减2716亿元;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减少1741亿元,同比多减496亿元。也就是说,表外融资合计减少4215亿,同比多减4504亿元。这是造成5月当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下降的最主要原因。


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等表外融资的萎缩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上述三项指标在2017年1至5月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率分别是0.8%、1.4%和0.8%,而2018年1至5月则分别降至-0.9%,0.0%和0.1%。

  

相反,今年的企业债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的贡献是正向的。5月当月,尽管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但与去年同期相比少减2504亿元,企业债券融资对社会融资规模的拉动率反而上升。2017年1至5月,企业债券将社会融资规模增速拉低了0.3个百分点,而今年1至5月则提高社会融资规模增速1.1个百分点。

 

记者:近一年来,M2增速下降,持续保持个位数增长。再到近期,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也出现减少,您认为二者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盛松成:M2和社会融资规模两个指标相互补充、互相印证,综合反映了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和资金融通的整体情况。


在金融去杠杆初期,金融强监管、减通道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广义货币(M2)增速下降,直到近期才导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跌。M2同比增速于去年5月跌破10%,仅保持个位数增长,至今已整整一年。最新的金融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5月, M2余额174.31万亿元,同比增速8.3%,与上月持平;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182.14万亿元,同比增速10.3%,较上月低0.2个百分点,继续处于回落中。


金融强监管的过程中,去杠杆、减通道压缩了银行投放非银的资金,减少了资金在金融体系内部的空转,缩短了资金链条,资金大量回表,同时提高了金融市场利率。表内贷款更多地受到资本充足率等监管指标的约束,资金投放更加透明,有利于防范风险。


但这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融资渠道减少,尤其是中小企业的融资可能受到冲击。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至5月,对非金融部门债权拉动M2增速8.3个百分点,而上年同期是10.0个百分点,也就是说,随着金融强监管的持续深入,实体经济的融资也受到了一定影响。因此,应密切关注经济运行对资金的实际需求。

  

记者:近期,尤其是社会融资增量出现明显下降后,建议放松货币政策的声音较多,您认为货币政策应该改变当前的基调吗?


盛松成: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健中性。金融去杠杆导致融资环境趋紧,原来还只是在金融市场上,但现在开始传导到实体经济,标志就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下跌。但是,货币政策不应就此放松,否则金融去杠杆可能前功尽弃。


当然,去杠杆的边际力度应逐步趋缓。央行可更多地考虑相机抉择,使货币政策更趋稳健中性,可运用定向降准、MLF等量价工具进行调节。其实这在前期央行降准、扩大MLF担保品范围的行动上已经有所体现。


央行6月1日公布将适当扩大MLF担保品范围,新纳入的包括不低于AA级的小微企业、绿色和“三农”金融债券,AA+和AA级公司类信用债券,以及优质的小微企业贷款和绿色贷款。此举是为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绿色经济等领域的支持力度,结合近期民企信用事件的增多,更多的是在去杠杆过程中的结构性调整,同时实际效果也使市场流动性有所增加。


未来随着金融去杠杆到位,预计社会融资规模和M2增速将逐渐趋于一致。M2与经济的相关性也将提高,M2增速将高于去年。


其他人都在看

☞ 半程已过,我国经贸数据背后透露哪些信号?

☞ “脱贫致富不返贫”是如何实现的?

☞ 欧盟将对美国28亿欧元产品加征关税

☞ 毕业典礼上这些“金句”笑翻网友



编辑 / 徐晓燕

来源 / 经济日报(记者 陈果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